“龙腾小说”最新网址:www.wkzw.me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龙腾小说 > 辣文肉文 > 我真是大昏君 > 第一百八十九章 独一无二的《永乐大典》

第一百八十九章 独一无二的《永乐大典》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我在日本当剑圣 全球碎裂亿万份 我真的是反派啊 全球高武之我是傅昌鼎 我加载了恋爱游戏 被雷劈之后的我崛起了 这个明星在深山种田 从武侠剧开始 极道猎梦师 牧龙师

尽管《大明论坛》报上已经预告了大灾患的来临,但有多少相信,却很令怀疑。『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@gmail.com』

包括徐光启和陈子龙在内,连他们都不是很确信,普通就可想而知了。

但皇帝却是非常认真,不断给地方督抚下旨,要他们做出防灾抗灾的预案,并大力建设水利设施。

在平叛战争消耗巨大的况下,皇帝还能拿出内帑对基础设施进行投,可见皇帝的重视程度。

除了将北方各省的徭役转为本省内的水利、道路建设外,皇帝还给徐光启等农业专家布置了任务,对早熟短季作物进行实验,挑选合适品种,总结种植经验。

小冰河期的大灾患持续时间长,但也不是只在一省一地肆虐。先是陕西,后是河南,再是河北和山东,连江南地区也会受到影响。

这样大范围的灾,需要多方面的准备,移民是一个办法,但也不能把受灾省份的百姓都搬空吧?

所以,朱由校的思路是能种就种,不管是蔬菜,还是作物,能吃就行。而短季早熟的,因为需要的时间短,相对来说,受到灾患的影响也较小。

就象现在的辽民安置,已经过了春天的耕种季节,总不能守着荒地光等朝廷救济吧?

抢种补种,什么萝卜白菜,什么玉米、绿豆、毛豆、花生、苜蓿等等,能在夏天种的作物统统都来。不能吃的,能喂牛马的也行。

尽管着急,可皇帝还是相信农学家,挑出来的这些作物都是短季可熟,能解决一些问题的。

陈子龙作为徐光启的弟子,也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。再过几天,等荞麦的种子搜购完,他便要和几位农学家前往辽东,指导种植,并详细记录。

没错,荞麦也是徐光启等挑选出来的短季作物,还是一种能吃的粮食作物。

农谚道:伏萝卜二伏芥,三伏不进种荞麦。因为种种原因,地还闲着,或者赶茬,又不想让地闲着的,这个时候,播种荞麦正当时,正应时呀!

而影响荞麦大范围种植的原因也很简单,产量很低,种起来不划算。所以,在肥沃的土地,农民很少种植,只有那些贫瘠地才种。

但遇到了严重旱的年景呢,河里没水,井里没水,到了立秋才下了一场雨,也只能种荞麦了。

立秋前播种,两个月就能成熟,荞麦可算是能直播的生长期最短的大田作物了。

啥,荞麦不好吃。那你去啃根树皮吧,荞麦再不好吃,也比观音土能活命吧!

陈子龙等前往辽东,还准备试验一下皇帝所说的鲜食农作物。

按照皇帝所说的道理,玉米种了可能生长时间不够,等不到成熟,天气就凉了。

那不要紧,也别等它成熟,就赶紧收割、存贮,为地缩短生育期。这样收下来的玉米就叫鲜食玉米,植株还可以做青贮饲料,用来养牛、养羊呢!

除了鲜食玉米,还有鲜食大豆,鲜食花生等等。

徐光启等农业专家开始也被这怪异的名称搞得有点蒙,但细琢磨还是有些道理的,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出来的。

哦,都没成熟的,只能现吃的就叫鲜食。倒是挺的,也真能吃。

可这,不太符合常规的耕种规律呀,正常年景的话,没会这么的。产量低不说,还不好贮存。

“万岁总有独出心裁之法,细思却又不是胡来,甚是怪。”当时,徐光启就满脸疑惑,轻轻摇着脑袋,对陈子龙说道:“此去辽东,你当好好实验,认真观察。若大灾患真的降临,你们的这些宝贵经验,说不定就会救活无数。”

陈子龙苦笑了一下,甩开思绪。几个好朋友已经忙完,聚过来要出去为他提前饯行。

科学院的管理已经不象刚开始时那般严格,也没搞什么军事上的秘密武器,那是兵器火药局的工作,也不用封闭。

但也不是随便出,外来得有里面的来接,出去的话,也要等休息时间。

穿过院落,向着大门走去。

陈子龙听到声喧嚣,好地转观瞧,便看见一群围着个又大又厚重的木架子,有喊号子的,有转绞盘的,好象在什么活儿。

徐孚远笑着解说道:“这是在搞起重机的试验,看起来又有进步,只需两三个转动绞盘了。”

利用动滑来提升重物,古代就有,但真正应用的却是不多。朱由校认为应该展起来,用在码和货栈,节省很多力,效率也更高。

陈子龙面露讶色,一块巨石被两三个转动绞盘缓缓提升,令震惊。

“马上就要开始制造带子能移动的龙门吊呢!”夏允彝颇有得色地说道:“用在码上,一下子提起搬运数千斤货物也不成问题。”

“沈兄画的简易图纸。”王季重笑了笑,说道:“他倒是会偷懒,随便画个图,大家就要反复试验。”

“但肯定没有大的问题。”徐孚远摇了摇,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“总有独出心裁的想法,可又不是胡来,真是甚为怪。”

陈子龙愣了一下,转看着徐孚远,心中惊疑。怎么这话听起来跟恩师讲的如出一辙,哉怪哉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皇帝亲自指点,肯定事半功倍,但他更希望培养出大明的科学家。

而四马车、动滑起重机等机械也不急迫,画图、计算、制造、改进,直到实用,一系列作下来,岂不是印象更,理解更透?

如果他看到文生卷起袖子转绞盘,吆五喝六地指挥,面红耳赤地争论,肯定欣慰不已,终于把读圣贤书的家伙弄成经病了。

况且,哪怕是微小的改变,积累起来也将形成巨大的影响。

尽管朱由校崇拜科学,但却不意味着他要抛弃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

皇帝暂时不修三大殿,手紧是一方面,但要挤出来资金,还是能做到的。可他觉得有更重要的工作,比修三大殿的门面功夫更要紧。

在后世,曾有一本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,被称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的巨著,却惨遭浩劫,最后两万余卷仅存八百余卷,且散落于世界。

没错,这便是永乐年间编纂,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的巨著《永乐大典》。

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,史,子,集,天文地理,阳医术,占卜,释藏道经,戏剧,工艺,农艺等等,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

若论篇幅和全面,经过大删特删的《四库全书》,完全不能和《永乐大典》相比。

但就是这样一本宏篇巨著,却只抄录了一部,叫做“永乐正本”;到嘉靖朝时,怕大典有损,又重录了一部,称为“嘉靖副本”。

《永乐大典》从编纂成功后,原稿一直存放在南京文渊阁,后毁于大火。朱棣迁都北京后,正本一直放在明朝皇宫中的文楼(今北京故宫午门的东角楼)。

这是一部珍贵的史书,明朝皇帝都非常重视,嘉靖皇帝就非常喜。三大殿遭火烧毁时,幸得抢救及时,正本遂得不毁。

但嘉靖皇帝开始担心,为了保险起见,“复制”一部《永乐大典》的工作正式开始,直到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抄录完成。

可副本有了,正本却失踪了。后世经过研究,猜测是自私的嘉靖皇帝把正本陪葬,自己

地址发布邮箱:Ltxs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
新书推荐: 性爱小奴隶 放学路上喜当爹 淫奸人妻 青梅竹马观察手帐 美女养成师04 隔壁的OL大姐姐 「奇怪」的庆功宴 不经意的一个良家 直男和铁T生子后结婚 爆操中出怀孕母狗受虐狂妻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