贤婿这一言,老夫心愿已了,你们不用难过......老夫走了之后不必大操大办,一
切从简即可......铁衣还在军中,暂时瞒着他不可扰乱军心,日后他若怪罪就说是
老夫的意思。」
「爹,都依您说的办。」
「嗯,老夫放心了......」韩克军长长叹息一声,又闭上了眼歇了许久又道:
「你们也不必依什么礼法守孝,该成婚就成婚,该生孩子就生孩子,赶紧多生几
个大胖小子,老夫在天之灵也会很高兴。」
「是,爹爹。」韩归雁忸怩道:「吴郎和雁儿的意思,现今战乱频频,想等
今后天下太平了,再,再想传宗接代的事情。」
「对对,也对,哈哈,老夫心急了......你们想的没错,有这一府同心协力,
定能早日助天下回归一统。」
这一夜韩克军歇一歇,又与亲人说上几句,歇的时间越发长,说的越来越短。
终于到了深夜时再也没有说话,在吴府众人围绕床边的陪伴下,嘴角带笑与世长
辞。韩归雁失声而哭,但怪的是无论哭声还是女郎的内心,伤悲均远不及自己想
象的多,似乎父亲含笑九泉让自己身上遗憾都减轻了许多。
次日天黑吴征亲自去了一趟皇宫,将韩克军离世的消息告知张圣杰。皇帝愕
然后也自神伤,依韩克军的遗愿,皇宫暂时秘不发丧,留待战后再行祭祀。至于
追封侯位等等厚禄赏赐也当即定了下来,只待日后再颁圣旨。
「吴兄啊,又要累了你了。」皇帝屏退左右,只留吴征一人在御书房,道:
「青苏城那里的安排,还满意否?」
「柳太守为人正直体恤百姓,办事也牢靠,将来定会对昆仑派有好处。青苏
城发生的事情实属无奈,陛下不要太苛责他。」
「哈哈,就是看他可靠才让他去青苏城坐镇。本来还头疼怎生让他一辈子老
老实实呆在青苏城,眼下也不用想了,他自己也绝了再升迁的念头。」张圣杰抿
了口茶道:「这一回他犯了事,我虽罚了他五年俸禄补偿给死难的百姓,也给他
加封了个鹿城亭侯的爵位。料想他不会心生怨念,老老实实地做青苏太守来还吴
兄的恩情罢。」
「那真要谢谢陛下恩德了。」五年俸禄虽多,与封侯的荣耀与世袭三代的食
禄一比简直九牛一毛,这份厚恩必然换得柳康平在青苏城肝脑涂地。
「一个亭侯的食邑而已,比起吴兄对大盛的恩德也是九牛一毛。」张圣杰忽
然萧索下来抬头望天,又看了看吴征。
吴征知道他心中想什么,一国不容二主,张圣杰无论方方面面,都比懒散爱
玩的自己更适合做一国之君。他笑道:「我自有安排,张兄不必担心。眼下先把
这一战打赢了再说,待中原平定,天地广阔我自有去处。」
「嗯。」张圣杰低头道:「能有吴兄这样的朋友,真是我一生之幸。可惜......
哎,吴兄你不知道,当了皇帝之后比起从前全然不可同日而语,哪里还能有什么
逍遥日子过,有时候我还真羡慕吴兄。」
「哈哈,张兄使命所在,安安心 心做个好皇帝。」
「不说了,不说了。」
张圣杰摆了摆手,两人谈兴已尽,军政要事又一大堆,张圣杰还要忙碌,吴
征便告辞而去。
三日之后,紫陵城宵禁。吴府寻了块风水宝地,借着宵禁悄悄将韩克军遗体
运出城外安葬。依着老人家的意思一切从简,连陵墓也只待今后再修建。
忙完了一切回到府里,一家人都十分疲累,聚在花厅里喘口气喝口茶。吴征
一声不吭地出神,玉茏烟唤他才回过神来,眨了眨眼道:「我......是该娶几房娘
子了。」
目光先看顾盼,看得小 丫头满脸通红,再看陆菲嫣,又看韩归雁,倪妙筠,
一路看下去似乎在说你们几个给我等着,一个都跑不了。
陆菲嫣一阵紧张,她早绝了再嫁人的念头,刚想冲口而出管我什么事,看我
做什么,猛觉不妥,生生把话又慾了回去。可是武功太高也不全都是好事,眼角
余光还是看见吴征嘴角边神秘又得意的微笑。美妇心如鹿撞,一个劲地暗暗自言
自语,不可,万万不可。
「不管你们怎么想,反正我和你们都约定了的。」吴征目光一旋,最终还是
落在陆菲嫣与顾盼母女身上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十月尽,葬天江边终于响起彻天的战鼓声,就像干柴遇着烈火,被慾得膨胀
到了极限的空气炸裂开来,一转眼就成燎天之势。燕军主攻濡口,不像大喊一声
隔岸就能听见的柴郡,这里江岸不宽不窄,极易展开阵型,战船又不需横渡太过
宽阔的江面。骑军无敌的燕兵在江面上战斗力要打个大大的折扣,此前操演时都
常常被隔江看见的盛军嘲笑。
骑惯了高头大马的燕军操演进展不快,从常理而论本该多练上那么两三年再
行南征。但燕皇栾楚廷切齿痛恨,仗着燕军战力强悍经验丰富,兵马又多。再者
盛国国力发展迅速,短短两年天翻地覆,栾楚廷也担忧再任由盛国安心休养生息
下去,过两年更加难以制服。
君有令,臣效死命。蒯博延作战风格已不仅是果断,堪称凶悍狠厉。当年初
出茅庐的他就敢以人命填的方式攻城,虽功亏一篑,但是责任也不在他一人。也
因此才深受栾楚廷信赖,短短一年官至九卿,此战也被授予先锋要职,总督沿江
一带的前线兵马。
韩铁衣立在盛军旗舰「江王」之上,看着江心正在激战的两军,眉间大感忧
虑。
盛国久居江南,葬天江就是全国的生命线,多年的经营下来战船无数,且配
置齐全各具其职。反观燕军的战船除了近两年新造的一批 之外,大都是收编沿江
渔民手中的船只进行改造。比起盛军遮天蔽日一般的艨艟巨舰,来势汹汹的燕军
似乎弱势许多。盛军信心十足,但打起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。
盛国的巨舰在江心横冲直撞,燕国除了些新造的巨舰 之外,别的小船根本不
敢正面抗衡,就算是轻轻磕上了也是船翻人亡的下场。但这些小船在盛军面前犹
如蚁聚,一艘艘却极为灵活。掌舵操桨的船夫熟练地扳着船桨与船舵,在盛军巨
舰之间穿梭,来去自如。
这哪里还是操演时看见的,时不时船只都会在江面上打横的燕军水手?
更糟的是,燕军每条船上都配备了大量弓手。这些弓手虽在江面风浪上远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