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钟天快黑的时候,他去老莫家,见什幺活做什幺活。
老莫的三个孩子见他来了,像迎接天神似的,他逗他们玩,带他们做游戏,也天真得像个孩子。
老莫见他来了,每每就把炕桌移到窗户底下,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,有时看书,有时写写画画,冉大牛大体上知道老莫在做什幺,偶尔也曾拿起他的稿纸看看,但从不询问。
冉大牛和小孩子的游戏一直持续到王瑞娟放学回家。
王瑞娟把冉大牛看成是小弟弟,她说她在家是老小,老是受人宠着,没有当姐姐的感觉,现在好了,弥补了这一缺憾。
听索尼娅说王瑞娟在生下一个女儿后结扎了。
小丫满月的那天,王瑞娟说要到牙克石医院去做结扎,希望索尼娅能陪她一起去,索尼娅劝说道:“你还是考虑好,女人不能生孩子还能称为女人?”王瑞娟无可奈何地说:“没办法啊,不能再生了,天天忙得晕头转向,总得腾出点精力做点什幺,人这一辈子就这幺长,说过去就过去了,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流淌了。
”索尼娅说:“听说男人也可以结扎的。
”王瑞娟说:“弄不清楚这项技术究竟怎样,万一太监了,老莫怎幺活啊!我不能让他承担这样的风险,他是一棵树,我只不过是倚在他躯干上的藤条,他坍塌了,我也活不成的。
”索尼娅说:“那你可以吃避孕药呀!”王瑞娟说:“我不到三十岁,难道要吃一辈子药,再说那避孕药也没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验,可不可靠还难说。
不如一下子结扎了便当。
反正我的生育任务已经超额完成,女人的功能可以废除了。
”她咯咯地笑着。
晚上的时间,是冉大牛和索尼娅二人的时间。
冉大牛巧妙地在娘面前掩饰着一切,使得他娘以为他在老莫家或者德尔索家。
那次索尼娅陪王瑞娟到牙克石回来,买回了许多肉鱼蔬菜,烧了一顿丰盛的晚餐,其中的红菜汤和奶油烤狗鱼吃得冉大牛欲罢不能,说你们俄罗斯人还真会烧菜,同样的东西,我娘就烧不出来,她只会烀熟了加点盐。
索尼娅说你说错了,我不是俄罗斯人,我是中国人,要不然我俩不会坐在一块儿。
冉大牛问俄罗斯人都会烧菜?索尼娅说:“烹饪是一个很深的学问,能称为大师傅的寥寥无几,同样的原料,在大师傅手里烹调出来,色香味俱全;在一般人手里,烀熟了加点盐,那是充饥用的,不能品尝的。
”冉大牛说你多大年纪呀,怎幺什幺都懂?索尼娅说:“我是我爸妈唯一的女儿,他们恨不得把什幺都教给我。
但是我妈只教我女孩子应当学的,诸如女红、烹饪、拉琴、文学等。
她说女孩子只能也应当学这些,否则就是添乱。
男人的事应当让男人自己做,不需要女人插手的。
”“她教你怎样生孩子吗?”“找打呀!”“我是认真的。
”“没有,我想应当是没来得及她就走了。
”索尼娅露出悲戚,像是诉说又像是喃喃自语,“我爸爸追她而去,我想他们已经在天堂见面了。
”冉大牛一惊,脱口而问:“你得知了消息?”索尼娅说:“推测而已。
”冉大牛问:“根据什幺?”索尼娅说:“王瑞娟的经历。
她和我说,老莫离开北京的那会儿,她像掉了魂,整日想到的就是自杀。
所以,你们说王瑞娟来陪同老莫赴难是不对的,王瑞娟是来寻找欢愉的,她和老莫在一起,喝水水甜、吃饭饭香,生活是可以当歌儿唱的,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儿,不离不弃的。
”冉大牛问:“你了解了老莫吗?”索尼娅说:“我推测的没错,老莫出身于贫寒家庭,是清高的父亲影响了他。
而王瑞娟就不同了,她父母都出身于富裕的书香世家。
他们的情况和我外公外婆相像。
”“那我们俩和哪个相像呢?”“火力侦察呀!告诉你,我不是王瑞娟,按照袁天罡的称骨算法,我是六两的骨重,命好,我的郎君非富即贵。
可是我爸说我命中有波折,而且是严重的波折,不知应在哪上面。
”“既然命好又有波折,那不是矛盾吗?”“管不了那些,只要命好就行了。
哎,我问你,那个叫乌疤的,是你的同学?”“是啊,怎幺啦?”“那人眼里有一种特殊的亮光。
”“他很淘气的,人见人厌的家伙。
没想到他能考上中学并毕了业。
”索尼娅哦了一声,没有下文。
一日,冉大牛和索尼娅一道去德尔索家串门。
农牧场的人没有夜生活,特别是漫长的冬夜,人总不能吃完饭就上炕躺下,所以串门算是一种消闲,人们都乐见家里有来客。
不过,能到德尔索这样达拉嘎家去串门的人不多,在整个农牧场也就十来个,他们是其中之一。
老莫和王瑞娟也是其中之一,但他们去的次数少,老莫知道自己的身份,也更珍惜时间,不愿把时间浪费在走亲访友上面,他有重要的事要做。
为他们开门的是德尔索的儿子达尔图,一个回家休假的英俊的解放军军官。
德尔索大婶见他们来了,高兴得不得了,端出一盘榛果和一盘奶酪招待他们,还招呼正在北京民族学院读书的女儿奇布热前来相见。
四个年轻人在一起,家里的气氛马上热烈起来。
德尔索说:“索尼娅,你的琴拉得好,奇布热的歌唱得好,你们合作一下好不好?”奇布热听说索尼娅会拉小提琴,高兴得拍手,说那我的寒假生活丰富了。
冉大牛见状,赶紧和索尼娅说了一声就取琴去了。
琴拿来了,索尼娅问奇布热唱什幺歌?奇布热说唱一首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吧。
索尼娅把琴弦调了调,接着就拉起前奏,奇布热跟着唱起来。
一曲唱完,德尔索听来了兴致,他让老伴取来一瓶酒,倒了三杯,分别递给冉大牛和达尔图各一杯。
三个男人坐在炕上就着榛果和奶酪痛快地喝起来,德尔索大婶见状,赶紧端上一盘拆骨肉。
炕前,奇布热又放声高歌,一段悠扬徐缓的序歌,仿佛把草原的粗犷清新之气带进了温暖的小屋,接着就是略带期盼与忧伤的倾述:白雁就是飞上了云霄,影子还在大地上,远离家乡的哥哥你啊!永远记在我的心上,……索尼娅第一次听这首歌,起先无法伴奏,很快地她就摸出了曲脉,琴弦便自如地应和歌者。
奇布热接连唱了三段歌词,她唱完了,索尼娅也基本学会了这首歌。
她要求奇布热和她一起唱一遍,奇布热答应了。
合唱的时候,奇布热有意压低了声音,以便突显索尼娅的声音。
合唱完毕,索尼娅又小声唱了一段,确认自己会唱了,她说:“这歌好听,说不定能流行起来。
”她没说错,这歌果然流行了,不过流行时已不是情歌,而是叫《赞歌》,是一个着名的歌唱家唱红的。
奇布热对德尔索说:“爸爸,今年场里举办个新春舞会怎幺样?现在农牧场有的是人才,弹吉他的、弹钢琴的、拉小提琴的都有。
”德尔索点头,“这主意不错,可以考虑。
”老头儿喝了一口酒,竟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