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能感觉出你握妈妈手指的力量。
如果你同意妈妈的话,就用你的小手儿捏捏妈妈的指头!”文景的话音刚落,海纳的手指便动了动。
文景便惊喜地转向吴长东道:“你瞧瞧,她照我说的办了!纳儿的脑子清楚着呢!”
文景道:“纳儿,你明白妈妈爱你。
为了你,妈妈什幺都可以舍弃!”
只要我们同心协力,就会创造奇迹!”
小嘴儿甚至还向上翘了翘,显出要笑的样子。
可是,她发现吴长东一脸的无奈和迷惘。
他正帮助女护士移动那输液架子。
吊瓶中的液体已经输完了。
海纳对护士的扎针、拔针已习以为常,就象蚊子叮了一下,不为所动。
——文景又从床头挪到床尾,轻轻地掀起被子,察看女儿的脚。
孩子的脚还不太显瘦,这让文景又颇受安慰。
”女护士提醒吴长东道。
她提了吊瓶出去了。
”文景继续说“你不记得幺?从吴庄到县城医院的路上,妈妈拉着小平车,海容抱着病纳儿坐在车上,我们孤儿寡母,贫病交加、无依无靠,是爸爸伸出了救援之手。
妈妈对爸爸的好感就是产生于给纳儿看病的途中啊。
如今咱家的经济状况、外面的社会环境比以前好多了。
美国又制出了治你的病的药,爸妈怎会放弃呢?……”
他原本是想通过这一次探视,劝说妻子接受现实、向命运低头的。
不料反而被文景的决不妥协的精神所感动。
这一次探亲后,夫妻俩又作出新的决定。
火速给美国发电传,就现有的钱,能买几针算几针,关键是延续海纳的生命!
其中一位就是刚才给海纳起输液针的容长脸儿小王。
吴长东便揪一揪文景的衣襟道:“你等等,我进去一下。
”文景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对小王太冷落了。
仔细想想,小王劝说自己的话,也都是设身处地的忠告呀。
再说,她们昼夜值班,治疗守护,饮食便溺,负了全责,多辛苦啊。
可惜自己却没有向人家道道乏,好好儿说几句感谢的话。
文景猜想:长东一定是进去赔不是去了。
顺便再扎实她们要善待海纳。
只见那几位护士与吴长东的交谈非常热烈,小王挥着胳膊比着手势。
还不时地把那清澈明净的目光穿过玻璃窗户来透视文景。
文景竟有点儿不敢直面小王那敏锐的目光。
她怀疑她们在劝说吴长东,笑话他把妻子惯坏了,助长了她的任性。
倘若吴长东听了她们的劝告,改变了主意,要放弃治疗,就随他去。
反正自己是铁了心要坚持到底。
她默默地徘徊着,不断地返到海纳的病房前,听听里边的动静。
海纳握着她的手指,渴望救治的眼神,又浮现在脑际。
伴随着孩子成长,是一位母亲不可逃避的天职。
文景觉得自己没有退路。
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不管是顺利还是艰难,对文景仿佛都变成了次要的不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最要紧的是陪着女儿走完这条求生之路。
“你瞧瞧,这是什幺?”吴长东将文景的一只手拉起来,把一张带有药水味儿的病历纸单儿交给了她。
但这纸单儿上写的并非某人的病历,却是某外文翻译公司的一位姓童的男士的名字、还有“中红”的地址等。
”吴长东笑道,“她们听了你收养纳儿的故事,很受感动。
纷纷为咱出谋划策。
小王说要向美国买药,就尽量多准备些钱。
我如实告诉她们咱只凑下八万元。
小王就劝我去找中国红十字会,多争取些捐助。
另一位姓彭的护士说她姐夫也在一家外文翻译公司,就给我写了地址和这个名字。
说她会与姐姐姐夫联系,咱以后去那儿翻译可以少花或不花钱!”
眼眶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。
原来白衣天使们清澈如水的目光直射她性灵深处。
她们所看到的是回肠百转的深情厚爱,并非是她于世态人情中所暴露出的弱点。
红色的标记在阳光下耀然生辉,格外温馨。
社会总是帮助那些不肯放弃的人。
”吴长东象体会什幺哲理似地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。
“文景,我不如你。
必须向你坦白……”他突然侧过身来,挡了文景,要向她检讨什幺。
“你是我的靠山、我的支撑和补充……。
”
他(她)们情不自禁彼此深情地一瞥,都会心地窘红了脸。
不免有点儿难为情。
不知是觉得这相互恭维太矫情、太俗套,还是被医院门口的世态百相所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