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同的事重复一万遍,再钟爱的东西都要碾成烂泥。
“讨厌的事何至于再做一遍。
”我说。
“你猜我多久没吃过咖喱。
”她咬住勺子,撑住下巴问我。
“一年?”她摇头,牙齿放过勺子,丢到桌上。
“两年?”“三天。
”崎小姐手指往上比划,“上个星期刚吃过,上周六还是周日来着,总之是吃过的。
说来也怪,我心里恨不得让世界上所有咖喱全被彻底消火干净。
实际上呢,偏偏这身体像需要氧气一样需要咖喱,越吃不到越难受的紧。
”“像是种病?”我猜测道。
“哪有这种古里古怪的病。
”崎小姐拿起玻璃杯在手中把玩,“要真有,叫作‘不吃咖喱会死综合症’不成。
”“名字倒是一目了然。
”盘子里的咖喱吃了个干净,我靠在沙发上啜饮乌龙茶。
“再来一些吗?”她起身询问。
“不了。
”胃口恰好填饱,我摆手拒绝。
崎小姐拉开茶几侧边抽屉,翻出一盒末拆封的七星,撕开塑封包装抽出一根放在嘴里慢慢点燃。
身子嵌在沙发皮革深处,屈起身子仰头看着天花板。
“能来一根?”我问。
“当然。
”她把烟盒推到我面前,大咧咧地坐在沙发另一角。
我把香烟叼在嘴上,崎小姐举起打火机帮忙引燃,我斜过身体边说谢谢边嘬燃烟草。
滤嘴里薄荷味爆珠驱散掉刚升起的困顿,我稍微舒展一下身体,眯着眼睛愣。
“我以为你不吸烟呢。
”似乎想起上次我来她家时的情形,崎小姐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半躺在沙发靠外的一角。
“以前还在中国时常有戒烟的打算,断断续续怎么都放不下,反倒来日本后再没吸过。
”我往烟灰缸里弹了下烟灰,“今天为止,算是戒了两年。
”“还抽的惯?”“淡是淡了点,不碍事。
”我说。
崎小姐两指夹住余下小半支香烟,相当豪爽地盘腿而坐。
烟尾升起一条灰线在静默的沙发前散成雾霭,橘色火焰在雾霭中忽明忽暗。
“要说烟这东西产自哪里的都不会差得太过分,尼古丁向来不分国籍。
”我实在是个对事物展开过程不慎求解的人,即使确信古巴的烟草是胜于日本,以摄取尼古丁为最终目的来说。
烟草产自哪里,品质几何,我想是无足轻重的。
“我一向不追求品质,满足需求即可。
”我说,“欲望愈多,烦恼愈多,我想轻松一点。
”“怕烦恼?”“这事儿怕是不能控制,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,绕开它总是一种处理方法。
”“人如果太有自制力,就少了太多乐趣。
”崎小姐按熄香烟,双腿蜷在胸口。
“有没有听过这句话。
”她手指开始卷曲垂在脸庞的长发。
“是哪位名人说过的?”依我看,这样水准的名言并没有丝毫参考价值。
倘若真是出自某位声名显赫之人,我便姑且肯定它的价值。
“尼泊尔谚语,听说过?”“以前在中国听过类似的说法。
当然,如此浅显的道理,世界各地总会有相似表达。
”今天与尼泊尔关联的事件莫名其妙在眼前晃荡,频次多到我厌烦起来。
掐火余下三分之一的香烟,“不过,我猜你大概也是骗我的。
或许这是句日本谚语,指不定你在哪本书里瞧见的,拿来糊弄我。
”我现在有种直觉,这句谚语一定可以在那
本躲在角落的文库本里找到。
“父亲离家前,这句话他常挂嘴边。
”崎小姐起身,慢慢收拾餐具。
“他说自己身体里有四分之一尼泊尔血统,这句谚语是小时候听他曾祖父说起。
”她摞起盘子,低着脑袋,“严格来说,究竟是不是来自尼泊尔,倒真无法确定。
”“你是混血?”“他没骗人的话。
”崎小姐缓慢的站起来,将餐具原原本本的放在水池里,没有清洗的打算。
她靠在水槽前,引燃第二根香烟,“我离不开咖喱,会不会是我身体里尼泊尔血统在作怪?”房间不大,厨房和客厅相距不过两米不到,我清清楚楚的听到她的声音,无法找到合适的回答。
“嗯,应该是吧。
”我觉得太敷衍,又说。
“总不见得你真得了那个什么什么综合症?”“不吃咖喱会死综合症。
”“你倒是记得清清楚楚。
”“呵呵。
”她问,“要喝一点吗?”我想这正是喝酒的好时候,点点头。
“坦白讲,我并不爱喝酒。
”崎小姐手夹着烟搭在冰箱敞开的门沿上,半个身子探在冷藏室内,从中传来的声音降了几度而显得冷淡,“吸烟也是。
”她拎出一瓶深褐色威士忌,紧接着一声轻响,冰箱那圈发黄的封条便牢靠地隔绝掉外部的燥热。
我接过崎小姐递来的威士忌,她转身又拿来一板冻得雪白的冰格。
“说是这么说,生活上常常免不了和这两样东西打交道。
”她弯曲冰格,两个酒杯各塞了三四个冰块。
扭开瓶盖,琥珀色的酒体刚好浸没大部分冰块。
她说,“别看我这样,酒量可是不一般,实打实的是个酒豪。
”“烟瘾也不一般。
”我补充道,“不如戒了怎么样,总归对身体不好。
”崎小姐啜了口酒,“之前关于咖喱的事,还记得?”“记得。
”“一样的道理。
”她说,“无论是喝酒还是吸烟,可以轻易扔掉的何必留到现在。
”“充其量是件考验自制力的事情,何苦这样没有自信。
”我小口抿酒,隐约喝到先前残留的乌龙茶味道,不算难喝。
“无所谓好坏,深究起来这些多少算是他留给我的遗物之一。
”“遗物?”“酗酒抽烟,一年到头吃咖喱,不知真假的尼泊尔谚语。
这是那个人间蒸发的人留给我的。
”崎小姐指的是她父亲。
“距离合格差的很远。
”我说。
“他这人,我打从心底里认为是不会被任何事物束缚。
与母亲结婚到我的出生,可能让他不止一次感到困扰。
他讨厌责任、亲情、爱情,一切牵绊住他生活的,都可以被随时抛到身后。
”她停了一会儿,“我上高一刚入学那会儿,母亲把校服钱交给父亲,让他第二天汇到学校。
第二天中午我就只看到他捧着支2万日元的清酒回来,之后害的母亲又亲自跑去银行。
他就是这样,兴致上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,哪里还记得要紧的事。
”“母亲没生气?”“她从